• 网站导航
    • 热处理加工
    • 商品
    • 商铺
    • 资讯
    • 企业

    首页动态资讯标准法规

    《热处理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连载一)
    时间:2015-10-28来源:本站原创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热处理是装备制造业对产品质量具有关键作用的重要基础工艺之一,也是提升机械制造整体水平的核心技术之一,对实现2025装备制造业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热处理行业在国家各项改革和具体政策指引下,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瞄准国际热处理先进水平,不断发展先进工艺技术,淘汰落后装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专、精、特企业,行业经济实力快速发展,技术改造初见成效,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进,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提高,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进,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装备制造、汽车、石化、航天航空、港机、电力、电子、纺织机械、轻工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辊道交通、机床、家用电器、轻工、钻探、采掘、工模具、轴承、紧固件、军工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热处理行业属典型的制造服务行业,也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性行业,其企业类型包括:专门从事热处理加工的热处理专业厂、机械制造企业的热处理分厂、车间或班组,专门从事热处理装备的设备制造厂,专门生产和销售热处理工辅材料的工厂和公司。企业性质可分为:国有制、民营股份制、个体民营、个体租赁承包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个体租用厂房及设备等方式经营。目前热处理行业中民营企业已成为主体,其中不乏资金雄厚、设备和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上乘者,但大部分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计划,仅仅随市场变化趋势自由发展,不可避免造成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实现节能减排高指标,产品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且市场价格竞争及无序竞争严重,阻碍“十二五”计划目标的进一步的超额全面完成。面对这种现状,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战略任务,实现提高机电产品质量、支撑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设想,凝聚行业共识,制定《热处理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实施方针和措施,以期热处理行业“十三五”期间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热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存在差距及原因分析

     

    (一)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完成情况

     

    1.热处理产业能力显著提升

     

    十二五”期间,热处理行业以“发展先进工艺,发挥传统工艺潜力,淘汰落后工艺”为导向,推动以节能、减排、优质、高效为出发点的设备更新,实现企业的持续生产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热处理专业化、规模化和高新技术化发展步伐,指导企业规范化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对一些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装备陈旧落后,利用率不高,能耗大,对生态环境不利,效益较差的热处理企业通过规范化整顿和整合,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一大步。目前,我国有各类热处理加工厂、点估算约10000多个,热处理装备制造企业约1000多家,工艺材料企业约500多家。随着骨干企业的发展,热处理行业达规模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包括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专营热处理加工和热处理设备制造的民营企业,以及军工企业、重型机器厂、汽车厂等大型企业的热处理分厂在内,“十二五”末期热处理行业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近1000家,年加工营业额超过300万以上的热处理加工企业近5000家,余者仍未微型企业或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全行业热处理生产设备约20余万台,装机容量约2000万KW,每年经热处理生产的各类零件约3000万吨,经热处理加工过程零件约5000万吨/年。热处理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热处理行业生产总值约800亿元人民币/年,工业增加值约400亿元人民币/年;热处理加工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可达26亿万元/人年,是“十二五”初期的2.3倍。

     

    2.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成就明显

     

    十二五”期间,热处理行业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坚持执行《热处理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发布重点推广节能技术装备目录,提出了一系列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和研发推广项目,并通过树立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示范企业的表率作用,促进了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到“十二五”末,我国热处理工序综合平均单位能耗减小到500kwh/t,热处理规范企业的综合平均单位能耗减小到500kwh/t以下,先进企业可减少到400 kwh/t以下,较“十二五”初期降低20%;热处理专业厂电能和燃料消耗降到了生产成本的20%以下,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近100家骨干热处理企业达到国家发改委清洁生产指标体系要求并通过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认证。全国热处理行业达到节电20亿kwh/年,约合70万吨标准煤/年;减少CO2排放150万吨/年;减少SO2排放1.4万吨/年。

     

    3.工艺装备水平猛进到一个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热处理行业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成绩显著。70%以上的热处理设备实现了微机程序控制;绝大部分真空热处理炉实现了国产化,因优质、低价、实用,为普及真空热处理生产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压渗碳高压气淬已成为成熟的高端热处理手段,5bar高压气淬真空热处理炉和技术已在模具制造企业推广,一些厂家已拥有10bar或以上高压气淬真空热处理设备,国产低压渗碳设备已经实现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渗层深度,直径1.5米及以下的风电齿轮实现了用国产设备的真空渗碳淬火,4吨以下的大型压铸模具、挤压模具可以实现真空气淬或油淬处理,5~20吨的大型真空退火炉应用在有色金属行业,为提高航空航天等军工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高端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已使用从国外引进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低压渗碳炉自动生产线;可控气氛热处理已成为常规普及性手段,可控氮势渗氮炉、大型井式可控气氛渗碳炉、碳势可精确控制的1050℃可控气氛高温渗碳炉,可显著缩短工艺周期,节约电能;IGBT感应电源和大功率固态电源结合计算机在线控制的多工位自动淬火机床实现了节电、高效、保护生态的感应淬火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激光加热相变硬化、融凝强化和表面合金化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盐浴炉热处理已降至5%以下;节能燃烧炉有相当程度增加,燃料炉燃料比控制受到重视,部分实现自动控制,烟道气为空气预热等实现循化再利用;不少企业的电阻加热炉全部采用陶瓷纤炉衬;空气冷却换热技术装备普及推广;余热回收技术已用于生产;淬火油烟处理设施逐步趋于完善并商品化。到“十二五”末,全行业中已有5000多台真空热处理设备、20000多台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约1000台晶体管感应加热设备更新替换了高耗能的老型号旧设备,有近100000台加热炉使用了全纤维保温炉衬,骨干企业设备更新率达到80%以上,热处理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已达50%以上,少无氧化热处理比重达到了70%。

     

    4.热处理生产技术进步明显

     

    十二五”期间,采用调质取代正火预先热处理量大幅增加,是重视和提高零件热处理质量水平的明显标志,零件调质处理量较5年前增加约一倍;控制冷却正火技术装备的开发和推广,缩小了零件预处理质量的分散度;部分国产重大装备的关键零件的热处理有重大突破:国家重点攻关的AP1000核岛主设备大锻件热处理项目和高温气冷堆主设备大锻件热处理项目通过鉴定;突破G18CrMo2-6核电汽缸体热处理和Cr9—Cr12型钢的超超临界转子热处理及6米轧机支撑辊热处理;代表热处理水平的齿轮热处理工艺提升明显,现在我国齿轮热处理已普遍采用多用渗碳炉、连续渗碳炉、大型井式可控气氛渗碳炉、离子渗氮和可控氮势气体渗碳炉、等温正火炉、高性能感应淬火机床、专用冷却介质及冷却可控淬火槽等,可处理功率达6.5万kw、线速度210mm/s、直径达5m、单件重达20吨的渗碳淬火齿轮;离子渗氮工艺在大型蜗杆及高速齿轮上的应用在国际上属领先水平;感应淬火热处理工艺广泛应用在重机齿轮和铁路机车齿轮上,模数大于62mm的三峡大型升船机齿条成功进行了感应淬火热处理;200km/h、250km/h等多个速度等级动车组齿轮热处理形成批量生产能力,1.65兆瓦风电齿轮、2.5兆瓦风机增速中高速级齿轮现已实现批量生产。我国采用QPQ处理的防腐热处理技术有重大突破,可替代电镀硬铬,减少镀铬工艺使用的铬酸溶液产生含铬酸雾和废水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

     

    5.热处理技术装备与工艺材料开发创新能力增强,先进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十二五”期间,我国热处理行业自主研发出上百项新型热处理工艺装备和数千项技术专利,RM11精密可控气氛高温箱式多用炉、RMN精密可控气氛箱式渗氮炉、RQD系列精密可控气氛井式高温渗碳炉、RYY辊底式盐淬贝氏体热处理生产线、VCQ2智能型真空渗碳炉、STKES型晶体管高频感应热处理加工中心、智能型水基淬火冷却系统、活性屏等离子渗氮炉、RQD系列精密可控气氛井式高温渗碳炉、STKES型连续推盘式渗碳盐浴分级淬火热处理自动生产线、IGBT晶体管高频感应热处理加工中心、智能型水基淬火冷却系统、活性屏等离子渗氮炉、YC/F和YC/Z系列阻火型烟尘净化器、AP1000核岛主设备热处理开合炉等先进适用型技术装备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有30项热处理技术装备列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如用于轴承热处理的双层辊底式连续球化退火炉,保证了轴承的精密可控热处理,热处理能耗减少到2000kWh/t以下;全自动精密可控1000℃以上高温箱式多用炉生产线和特大型高温井式渗碳炉的研发和商品化,实现了大型齿轮精密可控深层快速渗碳,较传统的齿轮渗碳节省能源30%以上;IGBT感应加热设备正逐步取代传统落后的电子管感应加热设备;淬火介质空气冷却器和复合式热管换热器节能节水效果突出,获得工信部和财政部政策支持,已有近6000台产品在热处理企业应用,并已扩大到冶金、铸造等行业;使用水溶性介质淬火的领结已达到30%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学热处理渗氮、渗碳催渗技术推广应用节能成效明显;控制冷却正火生产线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生产线技术成熟,进一步改善了热处理生产环境和周边大气环境;应用静电除尘法、物理水雾法、油水分离与泥水分离等技术的淬火油烟气处理设备在“十二五”中期研制成功,实现了烟气和烟尘中有害微粒、有害化合物的清除,也解决了烟气排放的防火安全问题,经净排放的气体中,烟尘浓度符合GB9078-96《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指标、二氧化硫浓度符合GB/T27946-2011《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指标。这些先进的清洁生产设备正在热处理行业逐步推广应用。

     

    6.热处理企业规范化管理措施促进热处理产品质量继续提高

     

    十二五”期间,热处理企业随着城市发展规划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开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在一些工业城市,已有30%以上的热处理企业进入工业园区,上海市进入市级工业园区的热处理企业已达总数的30%。通过行业强力推动开展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全行业90%以上热处理企业或厂点通过了GB/T19001(ISO9001)认证,近10%企业通过了GB/T24001(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部分热处理企业还通过了GB/18305(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GB/T19001的特别要求和CQI-9《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审评》等认证。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和各地方热处理协会依照制定的《热处理企业规范生产条件》,自“十五”以来坚持开展热处理规范企业监督检查和专家咨询服务,举办了多期质检人员和仪表管理人员培训,推动了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促进了热处理企业的制度健全、使生产工艺逐步实现优化、检验手段不断完善,热处理规范企业的产品质量一次检验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产品的返修率低于1.5%。

     

    7.先进技术引进成果明显

     

    自本行业“十五”规划以来,坚持对热处理加工企业提出以高效、优质、节能、减排为宗旨的设备更新生产技术改造方针,持续激发出设备制造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积极性,激活了先进设备的销售市场,吸引了多家国际知名设备制造企业在我国建立独资、合资工厂,利用国产原材料和人工生产优质、先进、廉价的热处理加工设备,为提高我国热处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二五”期间,通过外资建厂和技术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许多国际知名的热处理工艺装备制造厂商和原辅料供应企业在我国提供了先进水平的加热设备、工装吊具和工艺材料。也有一些外资企业建厂进行热处理加工。以上海数据为例,“十二五”期间外资和一些热处理企业通过人才引进模式,利用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过技术研发先进的真空热处理设备和解决机器人、高铁列车等复杂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为我国热处理技术提高开辟了新的道路。

     

    8.我国热处理装备制造形成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热处理装备制造体系基本形成。真空热处理设备、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热处理设备生产线、IGBT电源和大功率固态感应加热设备、淬火机床、数控淬火冷却设备等均可实现本土化制造。设备类型包括:

    (1)真空热处理设备(真空加热油淬炉、真空加热高压气淬炉、低压渗碳高压气淬炉、真空回火炉、真空退火炉、真空烧结炉)

    (2)真空等离子渗氮炉

    (3)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全密封箱式渗碳炉生产线、1000℃以上高温密封多用炉、大型高温井式渗碳炉、网带渗碳炉生产线、箱式渗氮炉生产线、井式氮势可控渗氮炉、罩式渗氮炉、箱式加热(淬火、回火炉)、井式加热(淬火、回火)炉)

    (4)连续式热处理设备(网带炉、辊棒炉、链板炉、推杆炉等)

    (5)感应热处理设备

    (6)激光热处理设备

    (7)淬火冷却设备

    (8)专用热处理清洗设备

    (9)淬火油烟无害化处理及排放设备

    (10)淬火介质冷却换热设备

    (11)各类硬度计及金相显微镜

    (12)各类传感器及精密监控仪表

     

    以上设备基本上完善了产品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部分产品(设备)已列入国家重点产品目录(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节能产品目录)。我国热处理装备制造的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以上种类的很多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埃及、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朝鲜等国家。

     

    9.初步建成热处理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我国目前有鲜叶热处理企业一万余家,规模全部在200人以下,均属于小微型企业,各类服务需求很大。为不断完善对会员企业和热处理行业的服务,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的支持下,中国热处理协会被批准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国热协针对本行业实际状况组织相关的大专院校、律师事务所、研究院所、行业检测站、重点热处理工业集聚区骨干企业签订协议共建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对会员企业提供各类服务。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可向热处理行业提供包括:发布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先进技术装备、工艺材料推广和咨询服务,热处理装备性能检测服务,热处理信息化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淬火介质开发和检测服务,热处理产品质量检验服务,热护理技师、质量检验员和仪表员培训等全方位服务。